联想的 ThinkBook 和 ThinkPad 系列怎么选?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think think怎么读 联想的 ThinkBook 和 ThinkPad 系列怎么选?

联想的 ThinkBook 和 ThinkPad 系列怎么选?

2023-04-22 22:0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这两个笔记本系列,完全不是同一个产品区间。

ThinkBook和ThinkPad,同属于联想SMB部门的产品系列,由于国内团队对于ThinkPad系列的产品规划话语权远弱于日本团队影响力,并且国内ThinkPad主要是toB市场,在toC市场,其实非常拉胯,ThinkPad X1 Carbon是叫好不叫座,吹得凶,卖的差。而2022款还遭遇了散热翻车的问题。至于ThinkPad T系列,纯纯的采购神机,消费领域的电子辣鸡,此外还有E系列等,也妥妥的低端韭菜机。

国内SMB团队,为了挽救国内的零售市场销量,更加迎合国内消费用户,因此推出了价格更加亲民、面向消费市场以及年轻用户的Think机型:ThinkBook。

所以,ThinkPad和ThinkBook的选择,其实很简单:预算在1W+以上,想要做商务、学习、办公本,肯定选择ThinkPad X1系列,极致便携选X1 nano,综合办公选择X1 Carbon。

然后ThinkBook选择方面,毫无疑问,ThinkBook更值得推荐。

今年Thinkbook核心产品都更新上了,整个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了。从入门级到主流级别再到高性能产品,基本预算到了,产品力也就到了。Thinkbook主打的商务属性,如接口、拓展性也都得到了保留。

Thinkbook 14 2022款酷睿版

14寸入门级爆款产品Thinkbook 14/15更新了,没有加入16:10比例屏,只是升级了12到酷睿P28处理器,但是提供了1TB版本可选。本身配置属于中庸的水平,DDR4内存、1080P屏幕都不算亮眼,竞争力相对一般,但是拓展能力不错,接口较多且电池容量较大,入门级还是有一定的推荐度的。

Thinkbook 15 2022款酷睿版

放大版的Thinkbook 14,增加了小键盘,其余差别不大,依旧提供了1TB的硬盘。

ThinkBook 14+ 2022款

Thinkbook 14+是一款”你想要的,我都给你“的真全能本。性能强、平民好、相对轻薄的机身、接口非常多,电池也足够大。性能上的表现非常出众,实际表现远超了大家对于轻薄本的性能期待。并且在屏幕素质、接口、内存、硬盘等多方面都表现出色,整机的配置非常均衡。除了续航目前还有一些短板需要持续调校外,这款笔记本的综合配置简直无可挑剔,是一款闭眼买的全能轻薄商务本。

H45标压处理器,i5-12500H,12核16线程显卡可选核显和独显,独显是RTX2050。屏幕规格和小新Pro14一样,上代是可选,这代是标配:2.8K分辨率90Hz高刷16:10比例屏幕。内存规格:16GB LPDDR5,512GB PCIe4.0,不过优点是支持双硬盘位,在14寸笔记本里面比较难得接口也是一贯的优势:雷电4、USB-C、3个USB-A以及HDMI接口和读卡器接口、网线接口电池是62Wh容量厚度15.9mm,重量1.4kgThinkBook 16+ 2022款

CPU和显卡和14+基本一模一样了,显卡最高可搭载的是RTX2050,屏幕是16寸2.5K分辨率16:10屏,刷新率为120Hz。电池升级到71Wh。接口还是蛮丰富的,有1个雷电4接口,1个USB-C,3个USB-A以及读卡器、RJ45网线接口和HDMI接口。安全性上的红外人脸识别、防窥开关也都保留了,在主流大屏笔记本中,是比较推荐的款式。

Thinkbook 14+/16+ 2022款锐龙版

14+/16+酷睿版爆火,顶级的性能、出色的屏幕、超多的接口以及一定的拓展性,让这款笔记本系列热度居高不下,但随着续航问题的暴露,14+/16+的热度确实下来了不少。不过好在618之前推出了锐龙版,一款CPU/显卡/续航更均衡的笔记本。16+也依旧是14+的放大版,处理器也换装成了锐龙R7-6800H。

CPU改为了锐龙6000系列,R7-6800H标压处理器,核显很出色,不用选独显版了(有RTX2050可选。屏幕规格和小新Pro14一样,上代是可选,这代是标配:2.8K分辨率90Hz高刷16:10比例屏幕。内存规格:16GB LPDDR5,512GB PCIe4.0,不过优点是支持双硬盘位,在14寸笔记本里面比较难得接口也是一贯的优势:双USB-C、3个USB-A以及HDMI接口和读卡器接口、网线接口电池是62Wh容量厚度15.9mm,重量1.4kgThinkBook 16p NX

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Think版小新Pro16,搭载了锐龙6000处理器,并且显卡为RTX3050Ti,参数跟小新Pro16一模一样,也支持独显直连。

CPU:锐龙5-6600H/锐龙7-6800H,整机功耗约85W显卡:660M/680M核显,独显最高可选RTX3050ti,支持独显直连内存:16GB DDR5-6400双通道内存,板载的,不支持升级硬盘:512GB PCIe4.0 SSD屏幕:16寸2.5K分辨率16:10比例350nits高亮度120Hz高刷高色域屏尺寸:16.9mm,1.9kg电池:75Wh接口:2C+2个USB-A+HDMI2.0+SD读卡器Thinkbook 14p

这款去年非常火热的锐龙核显版,今年终于升级了,主要是小改,把CPU换成了锐龙6000系列,核显性能自然也提升了。另外,硬盘支持升级了,多了一个M2插槽。

如果你确实很喜欢ThinkPad,也不是不可以,下面简单整理下。ThinkPad系列产品还是比较多的,如果按照需求、功能来划分的话,大致分为:旗舰系列、商务办公、专业创意和日常办公。

旗舰系列:预算在1W+,主要是针对旗舰商务办公需求的X1 Carbon以及追求极致轻薄便携的X1 Nano和主打旗舰生产力的X1隐士。商务办公:预算在7K+,主要以商务工作为第一诉求的人,对于屏幕素质、接口拓展以及系统稳定性要求较高。专业设计:预算1W+,主要面对是视频剪辑、图形处理、后期渲染等专业领域的用户,此类的ThinkPad机型会搭载专业图形显卡应对各种专业软件,实现加速、提效的效果。日常办公:此类机型主要是面对日常工作、学习的需求,对于性能要求不大,同时预算也不算很高的用户,主要以ThinkPad E系列为主。ThinkPad X1 Carbon

如果预算1W+,想买一台旗舰Windows笔记本,那么毫无疑问,ThinkPad X1 Carbon绝对是首选了。作为ThinkPad的金字招牌,X1 Carbon全系搭载了16:10比例屏幕,最高可选4K分辨率触控屏,屏幕体验不错,便携性方面,机身部分区域采用了碳纤材质,整机重量仅为1.12kg,厚度约为14.9mm,相当轻盈便携,对于经常需要出差的人来说比较友好,并且支持LTE全时互联,在高铁等路途上也能随时收发邮件,处理工作。硬件配置方面,搭载了12代酷睿处理器,最高可选i7-1280P处理器,拥有6E8P合计14核20线程的规格,存储方面最高可选32GB LPDDR5-5200双通道内存以及2TB PCIe4.0固态硬盘,整机约20W的功耗表现,性能表现足够满足日常办公的性能需求。

接口方面也比较丰富,2雷电4+2USB-A+HDMI的配置属于比较丰富的类型,平时外接鼠标、U盘以及会议投屏都不需要外接拓展坞,足够使用。续航方面,搭载了57Wh电池,满足了经常出差的用户对于续航的需求。然后ThinkPad经典的键盘也基本得到了保留,采用X型支架的键盘,输入稳定性得到了保障,触控板也做大到了110m的宽度,配合小红点,基本上能脱离鼠标了。

ThinkPad X1 Nano 2022

如果预算较高,经常出差,追求顶级的便携性能,那么ThinkPad X1 Nano值得考虑,X1 Nano主打极致便携,采用了碳纤维机身,A面采用编织纹理设计,整机仅970g,厚度约14.4mm,非常适合对于笔记本便携性有较高要求的人。

性能配置方面,搭载了12代酷睿P28处理器,采用大小核设计,相比上一代,在主流应用场景下性能提升高达27%。屏幕为2K分辨率16:10比例450nit高亮度高色域屏幕,观感也不错。接口方面,因为机身比较轻薄,所以只有2个雷电4接口,接口需要转接。电池方面则是48Wh,考虑到13寸的小尺寸笔记本,这样的容量表现还是比较理想的。

ThinkPad neo14

但从全能型和性价比来看,ThinkPad neo14可能更适合打工人一些,基本上属于你把对于主流笔记本的幻想,都给满足了。性能、配置、散热、屏幕、存储,该有的都有。CPU方面,全系采用12代酷睿H45标压处理器,并且功耗给到了50W,性能表现非常出色,显卡可选RTX2050,对于一些有渲染、视频剪辑需要的人来说,也能胜任工作。散热方面,采用了双热管双风扇立轴设计,整机功耗能做到60W。存储方面,采用了16GB LPDDR5双通道内存+512GB PCIe4.0固态硬盘的规格,主流需求是足够了;屏幕则是一块14寸16:10比例2.2K分辨率高色域屏,和X1 Cabon同款。接口方面则是2C1A+HDMI2.1的配置,其中C口为雷电4接口。电池为57Wh容量,属于主流水准,日常基本够用,此外机身重量为1.47kg,也属于主流水平。

这些配置,放在ThinkPad机型里面是很能打的,毕竟ThinkPad在同价位段,都是啥歪瓜裂枣啊。。但是放在外面,甚至跟自家ThinkBook比,完全没优势。

以上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